将乐:让乡村留守儿童拥有幸福“六点半”-凯发k8官网

凯发k8官网-凯发k8官网登录入口  
最新要闻    图片新闻    公告公示    文明创建    志愿服务    未成年人    专题集锦   评论博文   讲文明树新风   文明播报    县区动态    魅力三明    三明人文        他山之石        道德模范      我们的节日   
  您所在的位置:凯发k8官网-凯发k8官网登录入口 > 未成年人
将乐:让乡村留守儿童拥有幸福“六点半”
[三明日报]         2024-11-14 15:49:00        字体显示:

  如何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课后知识辅导和人文关怀服务,守护他们健康成长?将乐县采取在乡村创办“六点半”学校的措施,取得了较好的成效。

“六点半”好幸福

  “‘六点半’学校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很大。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,更教给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。今后我要努力学习,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,不辜负老师和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。”10月7日,在将乐县春风社工服务中心龙池社区“六点半”学校,留守儿童沈语欣开心地告诉记者。

  在将乐县教育局、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,这个中心创办了全县首个“六点半”学校,于2016年9月在古镛镇龟山安置小区正式开课。3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享受着快乐幸福的课余生活。有意愿爱心服务的乡村教师、医务人员等成了孩子们的“六点半”家长。

  龟山安置小区位于古镛镇龙池社区,安置了大源、安仁、万安等乡镇的近千户受灾户,又因与新华村等村(社区)接壤,住户很多,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也多。在“六点半”学校,每周一到周四晚上6点半到8点半,社工和志愿者给不同年级留守、困境儿童传授知识,还开展绘画、观影、手工、剪纸、跳绳等课外活动。

  “我们年纪大了,文化程度有限,没办法辅导孩子学知识,也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孩子。孩子放学了,会到处乱跑,很不安全。‘六点半’学校帮了我们大忙。”一位留守儿童的爷爷谢某说。

  “六点半”学校通过学校发通知,招收自愿参加的学生,主要是留守儿童、单亲家庭子女、低保户及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、双职工家庭孩子。学校不但辅导学生学业知识,还组织开展各种有趣的、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。

  今年9月9日,这个中心又在万安镇、大源乡、安仁乡开设了留守儿童“六点半”学校,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志愿者为留守小学生服务。

  社工和教师志愿者利用微信群和远方的家长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,通过微信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,分享孩子进步的短视频,共同关心、帮助孩子成长。

  金秋时节,瓜果飘香,农业生产进入了收获季节,与明溪县交界的将乐县白莲镇的大多数家长忙于柑橘采收、制种收割、晚稻收成等各种农事,没空照看孩子。9月6日以来,白莲村村部的“六点半”学校,36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在教师志愿者的辅导下,认真复习当天所学的课堂知识,还学习跳舞、绘画等。“这几天我家收割5亩烟后稻,孩子的学习没人管,还好有‘六点半’学校。孩子放那里,放心!”留守儿童的奶奶陈贤英老人高兴地说。

  白莲镇是将乐县劳务输出大镇,大部分劳动力在外创业,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。2021年9月,将乐县火箭救援队与白莲镇精准对接,成立了社工服务中心,在当地聘请一批经验丰富、乐于奉献的老师志愿者,在白莲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创办了白莲镇“六点半”学校,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课后服务。学校依托白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有针对性地成立了集课业辅导、阅读兴趣培养、开展文体活动于一体的免费综合课堂。

  在高唐镇,将乐县火箭救援队社工服务中心建起了集镇留守儿童“六点半”学校,吸引20多名留守儿童入校。

“六点半”获认可

  “六点半”学校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失管的难题,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誉。

  “近年来,将乐县积极落实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的‘六点半’学校,推行‘社工 服务’模式,通过设置个性化、专业化项目,开展差异性服务,对不同类型的未成年人开展‘订餐’‘套餐’和‘量身定制’的精准服务,不断提升‘六点半’学校的社会效应。”将乐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林云说。

  将乐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卓有成效,受到国家、省、市有关部门认可。早在2015年,该县就被民政部列为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,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。目前,古镛镇、安仁乡、万安镇、大源乡、高唐镇、白莲镇的“六点半”学校,有191名学生。今年,这些学校开展课业辅导649场次,惠及儿童1.8万人次,持续跟进个案帮扶9例,处理心理危机干预35次。

“六点半”待完善

  将乐县通过社会志愿力量参与创办乡村“六点半”学校,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乡村未成年人(留守儿童)课外教育的新路径,也为长期在外创业打拼的家长和留守老人解决了一个教育难题。但是,承托了众多家长和孩子希望的“六点半”学校,也面临新的挑战。首先,留守儿童数量日渐增多,专业教师志愿者和社工却数量有限,专业水平参差不齐,难以应对不同层次儿童的学习需求。其次,有些家长过分依赖“六点半”学校,忽视了家庭教育。再次,“六点半”学校很多是依靠志愿服务、社会捐赠和政府购买服务,资金数额不大,缺乏稳定性,无法大面积推广。

  记者手记

  让“六点半”学校有生机和活力,加强队伍建设是关键。要通过培训、人才引进等方式,扩大教师和志愿者队伍,提高专业素质。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人员和监督机制,确保“六点半”学校规范化、科学化运行。要加强家校沟通联系,形成学校、家庭、机构“三位一体”服务体系。同时,要加大资金投入,引导社会团体、企业、部门等多方驱动筹措资金,增强“六点半”学校办校力量。

  来源:三明日报(将乐记者站  张明华  伍贤洪  通讯员  陈贤妹

 
 好 人 榜          更多>>
 
图片1.jpg
 
龙荣根.jpg
图片1.jpg
 
王贵珠正像.jpg
   创 城 简 报     更多>>
创城简报2012年第25期
创城简报2012年第24期
创城简报2012年第23期
创城简报2012年第22期
 创建工作交流        更多>>
创建工作交流2016年第1期
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4期
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3期
创建工作交流2014年第12期
主办单位: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
凯发k8官网的技术支持:
网站地图